我們一生中,睡眠時間幾乎占了三分之一,如果連續五天不眠將會影響人的生命,尤其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無孔不入的今天,睡眠不足已成常態。擁有一個優質睡眠不僅能夠消除疲倦,同時也手握容光煥發的良方。不過有不少人即便身體疲憊,但仍無法入睡,失眠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3億中國人遭受失眠困擾,成年人失眠發生率更高達38.2%!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84%的“90后”睡不好,是所有受訪群體中睡得最糟的,睡眠時間最短的只有4個小時。中國成人的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6.5小時,遠未達到7-8小時的建議睡眠時間。
失眠的表現特征
失眠癥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連貫,中途醒來后無法繼續入睡,易造成患者疲勞,情緒紊亂,生理節奏錯亂等危害,嚴重影響人的生活質量,上述癥狀持續超過6個月稱為慢性失眠。研究發現,失眠與抑郁癥緊密相連。
人體的正常睡眠需求
睡眠需求因年齡而異,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的睡眠可能會越來越少(嬰幼兒需要的睡眠時間超過10小時,但是老年人一般則保持在6-8小時)。一般而言,兒童和青少年入睡時間超過20分鐘,中老年人超過30分鐘,即出現臨床意義的睡眠障礙,失眠為其中最常見。
睡眠不足會帶來什么問題?
1、增加身體各系統患病風險
研究表明,長期失眠導致心境障礙發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4倍,而心境障礙患者中98%患者伴有失眠,同時,睡眠障礙也與軀體疾病密切相關。長期睡眠障礙還是導致慢性疲勞綜合癥、高血壓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腦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睡眠不足,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在一項涉及3974名健康志愿者,隨訪時間長達近10年的臨床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與每天睡7-8個小時的人相比,那些每天睡不夠6小時的人,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風險增加27%。
睡眠不足,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研究結果表明,失眠可能會影響肝臟產生葡萄糖和加工胰島素的能力,增加代謝性疾病的風險,如肝臟脂肪變性(脂肪肝)和2型糖尿病。
睡眠不足,傷害大腦。神經科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指出,長期被剝奪睡眠,會讓老鼠腦細胞萎縮,導致25%的腦細胞凋亡。失眠會對大腦產生無法逆轉的傷害。
2、長期睡眠不足或致免疫系統崩盤
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的Stoyan Dimitrov博士和他的團隊通過研究發現,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正常免疫功能,甚至導致免疫系統崩盤。
通過對血液標本檢測,研究人員發現,幾個小時的睡眠損失就會顯著降低T細胞的工作效率。而正常睡眠者的免疫細胞T細胞與需要清除的目標結合得最好,并隨著睡眠的深入,免疫效力也越高,并在早上6點時達到最高值。睡眠可以產生各種細胞因子促進T細胞的活化,并提高T細胞受體的多樣性,增強人體的免疫防御機制。
還有研究發現,無論哪種形式的睡眠障礙都會激活炎癥信號通路,帶來第二天的輕微炎癥反應,所以熬夜以后為什么會冒痘痘呢?你需要警惕哦。
3、造成心理和精神疾病
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發現,睡眠障礙是幾乎每種精神疾病的潛在癥狀,當一個人患有精神類疾病時,失眠的可能性也會較高。在某種程度上,睡眠質量可以成為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據估計,有將近一半的失眠患者伴有精神疾病,最常見如焦慮、抑郁等。一項研究發現,失眠的人患嚴重抑郁癥的可能性高6倍,這是一個重大的自殺危險因素——一個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失眠和自殺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解決失眠問題非常重要。
改善睡眠障礙的方法
目前臨床上針對慢性失眠癥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方法。傳統鎮靜催眠藥物治療失眠癥雖然療效好、見效快,但藥物不良反應明顯。非藥物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以及中醫非藥物治療等,認知行為治療的治療過程復雜、花費時間長而且容易復發。尋找慢性失眠的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也是廣大神經精神科醫師努力探索的目標。
2017年,發表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的一項臨床觀察成果顯示,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長期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質量。
這項臨床觀察由浙江大學醫學院和浙江武警總隊醫院的醫生們共同完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浙江武警總隊醫院的醫生挑選了經過中醫藥物、認知行為等方法治療效果不佳的39位慢性失眠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研究,其中19位接受臍帶間充質干細的移植,另外20位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相似的對照組患者則服用安眠藥物。這些患者均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總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
研究人員為移植組輸注了30ML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懸液,除少部分患者輸注后當天晚上出現興奮、睡眠不良的癥狀,2到3天后自然緩解外,沒有其他任何不良反應,而對照組患者則按照體重連續服用一個月的安眠藥物阿普唑侖。
隨后,研究人員臨床觀察了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一段時間的睡眠質量評分。
觀察結果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靜脈輸注治療慢性失眠1個月起效,且一次治療作用可持續達1年之久,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江蘇省徐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干細胞移植抗衰老治療的受試者35例,在干細胞移植治療 3個月后,皮膚及肌肉等外觀得到顯著改善,而且睡眠、精力及食欲等也得到顯著改善。
干細胞對失眠的作用機理
慢性失眠患者存在大腦皮層神經元細胞的退化、變性、凋亡等損傷,作為目前臨床研究最廣泛的醫療技術,間充質干細胞具備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等方面的作用。通過靜脈輸注,其分泌的大量神經營養因子在改善神經遞質環境、維護神經細胞組織的完整性的同時,可以上調患者的Treg細胞,完成對損傷細胞的修復與補充,最終改善長期失眠導致的神經衰弱等癥狀。
干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可以幫助降低患者體內因失眠引起的免疫細胞及炎性因子的增多,起到明顯的抗炎和調節免疫作用。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10人中就有1人患有失眠癥,對慢性失眠更是缺乏確切有效的治療。人們服用安眠藥雖然能起到短時間見效快的作用,但長期服用會出現很多副作用且使患者的日間功能發生障礙。非藥物治療慢性失眠往往治療繁瑣,耗時漫長,而且療效不定,患者又很難堅持。
因此,探索新的療法成為各國醫生努力的方向。而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所表現出來的良好效果,無疑為失眠癥開辟出一條全新的治療道路。